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一直是人口集聚和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隋书·庾季才传》称:“汉营此城,经今将八百岁,水皆咸卤,不甚宜人。”由此看来,西安水处理需求由来已久。
近年来,在“西引力”的强大加持下,大西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常住人口已破千万,安全用水问题更加不容忽视。在西安水处理领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建大”)副校长、二级教授黄廷林可谓是业内“顶梁柱”式的人物,他带领团队为西安三大水源地黑河金盆水库、石砭峪水库、李家河水库以及地下水处理保驾护航,提供专业水处理技术支持,为西安市民用水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黄廷林接受采访前正伏案办公 摄影 李欧
采访当天,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组来到黄廷林的办公室,在一摞厚厚的文件后面见到了正伏案办公的他。在工作中抽身接受采访,黄廷林隐隐有些“不舍”。他看了眼时间自顾自地说道:“等下咱们这边结束,晚饭后还要去锻炼。每天快走五公里,坚持好些年了……锻炼完,晚上还得去重点实验室处理科研教学方面的事情。”因为采访有入镜安排,黄廷林正襟危坐,轻轻抖了抖已被洗得微微发白的外套,旋即笑着问摄像记者:“外套这颗扣子扣上是不是会上镜一些?”这位拥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等多项荣誉头衔,并获得过“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等多个重大奖项的科研界巨擘,日常生活中却是随和、爱笑且痴迷于工作。
筚路蓝缕四十载 桃李芬芳三尺台
我最初进入这个领域,是被动选择。”黄廷林坦言。此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红尘是路人。从1979年步入给排水专业伊始,他在水处理领域一干就是40个年头。“大学毕业时,国内水污染问题已经比较突出了。随着兴趣渐浓,我也意识到水处理行业对于社会的重要意义,抱定了在这个行业一直走下去的决心。”后来,黄廷林在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分别主攻环境工程和水文水资源,也为他在科研领域“攻城拔寨”筑牢了知识基础。
1994年,博士毕业的黄廷林回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继续了他为之倾心的教学科研工作。万事开头难。科研经费紧张、科研平台较差、急需组建科研团队等问题接踵而至,加之国内水环境亟待解决问题与日剧增等多重压力,“因为热爱”反而让黄廷林无视压力,更加心无旁骛地一心扑到科研上,遇山开山,披荆斩棘。“要么不做,要做,就尽我全力把它做好。”这是融进黄廷林骨子里的信条。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带团队搞项目、做研究时,仅仅单纯而笃定地想做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来,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做一些实在的贡献。”黄廷林说这些的时候眼角有光滑过。他对团队骨干及年轻教师有着类似的“戒律”——不可只盯着项目、职称、头衔这些“帽子”搞研究。“科学研究讲究‘顶天立地’,如果为了‘帽子’去一味追求论文、奖项、头衔,到头来只能落得个‘够不着天,落不了地’。”黄廷林说道。在他的人生理念中,评奖和头衔或许可以称之为考量科技工作者的一个指标,而他认为把指标拿来当目标是本末倒置的。他觉得,科研工作者就应该坚守初心,淡泊名利,要勇于担起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的担子,为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黄廷林组织年轻教师教学研讨供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除了科研工作者这个身份,黄廷林同时还是一位“师者”。在“传道受业”方面,他常告诫团队的年轻老师:“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作为老师,第一要务是把书教好。因为人才是教研团队最重要的‘产品输出’,堪比成果转化。”谈及科研和教学二者在时间和精力上如何分配的问题,有人认为二者会有“冲突”。而黄廷林说:“做好科研会促进教学,而教学过程中又能发现需要科研来解决的实际问题。要真正的投入到科学研究里头来,仅仅在实验室‘守着瓶瓶罐罐’找答案是远远不行的,还要结合实际问题静下心来做深入的研究。”因此,在黄廷林团队有个不约而同的习惯,没有人会因为“教”废“研”,或者因“研”废“教”,每个人都会合理分配投入“教”和“研”的时间和精力,让二者相辅相成。
由黄廷林主持撰写的部分专著及教材 摄影 李欧
截至目前,黄廷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主持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3项,另外,他还主持了大量省部级科技创新项目、重大技术转化项目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黄廷林累计培养出站博士后13名、毕业博士生41名、毕业硕士生223名。
焚膏继晷深耕成果转化“过关斩将”铁肩担起道义
除了做好本职教研工作,一直以来,黄廷林致力于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之路,他深知成果转化对教研工作重要的“反哺”作用。可这条路,并不好走。
2005年,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水库发生突发性污染,社会影响较大。时任相关负责领导考虑到扬水曝气技术尚带有实验性,合同迟迟不能签订。资金无法到位,扬水曝气器生产设备就无法开始投入生产。然而,作为科研人,黄廷林对自己的扬水曝气技术无比笃定的自信。他没有选择等着签合同,而是冒险自掏腰包提前购买原料投入设备生产——如果设备不起作用,投入资金将全部“打水漂”。苦心人,天不负。设备一运行,太原市的“燃眉之急”得以解决。也正是这次难忘的经历,让黄廷林切实体会到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满满成就感,也为他后来带领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上攻坚克难,一路“过关斩将”埋下伏笔。
山西汾河水库扬水曝气项目现场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近十年,黄廷林团队捷报频传,科研成果得以大规模转化。单就扬水曝气水质原位改善技术而言,扬水曝气器已从第一代升级到第四代,并用于西安三大水源地: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石砭峪水库。扬水曝气水质原位改善专项技术同时具备深层水体底部直接充氧控制内源污染与水体垂向高效混合抑制藻类生长的双重功能。据其团队估算,该成果目前应用于国内6座水库的水质污染控制,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亿元。其中,相比于常规水处理方式,该成果的运用每天可为西安三大水源地水处理开支节省约60万元。该技术是目前国内解决水库水质内源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最有效技术之一。该技术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省专利一等奖和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奖项。
黑河水库(左)、李家河水库(中)和石砭峪水库(右)扬水曝气器安装现场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除了针对水库扬水曝气原位水质改善技术外,黄廷林团队一直致力于饮用水水质保障技术研发,在国内享有较高地位。据黄廷林介绍,高性能的“循环造粒流化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也已经更新到了第三代,并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洗煤水处理。为解决水质硬度问题,他们团队研发的“化学结晶循环造粒”技术,可以有效消除水的硬度问题,减轻高硬水对人体以及工业企业的不利影响,目前广泛应用于市政水质软化和电厂循环水水质软化项目。
定州电厂结晶流化床软化设备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结晶造粒流化床软化设备排放的高纯度碳酸钙颗粒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大部分地下水和湖库地表水水源存在氨氮、铁、锰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城乡供水安全,是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重大水专项的重点攻关课题,而黄廷林团队发挥敢啃硬骨头的科研作风,夙夜匪懈,“亮剑”困难。目前,该团队研发的铁锰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去除水中铁、锰、氨氮技术已较为成熟,无需改造原有工艺,仅替换水厂滤池中的滤料即可去除水中铁、锰、氨氮,基本实现“零成本”运行。该技术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现阶段已完成生产性试验。“齐头并进”已成为黄廷林带领团队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的发展规律。
铁锰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滤料挂膜初期(左)与挂膜完成(右)图 供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致力产学研 力促水博会助力西部水环境发展谱新篇
独木不成林。尽管像黄廷林团队一样,兢兢业业致力于水环境成果转化的科研队伍还有很多,但是当前水环境污染问题仍有很多尚未解决,而随着社会对水环境要求的提高,对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需求就更加迫切。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黄廷林团队”携起手来,联合高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共襄水处理领域大发展。而这些想法正是黄廷林力促2019中国(西安)国际水处理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水博会”)的初衷。随着水博会筹备工作的推进,黄廷林愈发感觉水博会在西部地区召开的迫切性。“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早就有以‘水’为主题的展会交流活动,而相对于水处理领域问题比较突出的西部地区,举办水博会就更加有必要了。”黄廷林说道。他希望,本届水博会能为国内外,尤其是我国西部的高校及科研团队搭建水处理领域技术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水环境治理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良性循环,同时引起全社会对西部水环境问题的重视,吸引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通过该平台应用于西部地区。“长江和黄河源头的所在区域在西部地区,本届水博会将选择在丝路起点城市西安举办,对辐射带动西部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推动以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重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水和谐平衡关系意义重大。”对于本届水博会,黄廷林充满希冀。
据悉,本届水博会将于12月16日至18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会场将开设8个展区,集中展示水处理领域的优秀技术与装备,同时,还包括10场高端学术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技术总工等2500余人将“慧”聚古都,围绕水处理行业的新技术、新机遇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为辐射带动西部地区水环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
据黄廷林透露,本届水博会期间,除了他自己的科研团队,来自西建大环境学院的其他科研团队也将积极参加本次活动,王晓昌团队、王磊团队和金鹏康团队等将分别围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膜技术和膜处理和资源”“水环境修复”等话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及成果展示,共商水处理领域大发展。
本届水博会被黄廷林戏称为他探索水处理领域产学研融合发展的一次“快走5公里”。他相信,随着水博会逐渐走深、走实,能够让西部水处理领域发展“走的更快”,从而助力西部地区追赶超越的“心脏”跳动得更加有力。